1. 当前位置: > 装修问答>正文

浅析油漆中几大常见问题

一、发白发白:涂料在干燥过程中或干燥后漆膜呈现出乳白色、或木纹、底材、底色不清晰的现象。产生原因:1、 环境原因:施工湿度大,温度高2、 底材原因:A、底材含水率过高,未作封闭。B、被施工底材或容器含有水分。3、施工原因:A、施工中空气压缩机或空所含有水分。B、低温厚涂C、手汗粘污工件,水磨未干。D、水性腻子未干。E、打磨后放置时间过长,被涂物表面吸潮。4、产品原因:A、稀释剂沸点太低,挥发过快,或混入水分。B、稀释剂溶解力不够,使油漆的树脂析出变白。C、涂料或稀料中含有水分。D、深色底材使用了含粉量较高的底漆或腻子。解决办法:1、 环境原因:避免在高湿时施工,或适量使用慢干水。发现发白现象立即停止施工。2、 底材原因:A、木材要干燥到一定的含水率(一般在8-15之间),对底材进行有效封闭。B、被施工底材与油漆避免混入水分。3、施工原因:A、加装油水分离器,并定时放水。B、采用'薄涂多次'的施工方法。C、避免水分进入涂层。D、水性腻子必需干透。E、避免打磨后放置时间过长。4、产品原因:A、油漆稀释剂避免于露天存放会侵入湿气。B、使用配套的稀释剂稀释油漆。C、涂料和稀释剂避免露天存放,侵入湿气。D、选用合适的产品。二、开裂:开裂:在涂膜表面生成线状、多角状或不定状的裂缝。产生原因:1、 环境原因:施工环境温度太低。2、 底材原因:A、木材含水率过高,致使底材收缩。B、因底材结构开裂,导致油漆开裂。C、基材疏松。3、施工原因:A、施工时一次过度的厚涂,涂层与涂层之间干燥不完全,就施工下一道。B、在已有裂痕的旧漆膜上,再施工新的漆膜。C、下层与上层使用不同种类的油漆。D、使用了疏松的腻子。E、底层腻子刮涂过厚未干透打净。4、产品原因:A、固化剂添加过量,或使用错误的固化剂。B、使用品质不良的稀释剂,或随意添加添加剂颜料。C、涂料过期,颜料与树脂分层,搅拦不均。      解决办法:1、 环境原因:在环境温度大于10。C以上时进行施工。2、 底材原因:A、木材含水率干燥至于12%以下。B、选用合格板材。C、进行封闭处理。3、施工原因:A、多次施工时,底层完全干燥后后才能施工下一道。B、已经有裂痕的漆膜需打磨平整才可再进行施工,不可勉强使用。C、正确了解不同种类涂料的搭配,慎重选择、判别。D、腻子要有一定粘接强度。E、干透后将底层多余的腻子打磨干净。4、产品原因:A、按规定正确调漆。B、使用适当指定稀释剂,非专业人员不要另添加其它添加剂、颜料等物质。C、使用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三、黄变:黄变:浅色或白色涂膜经一段时间或受热后漆膜呈现带黄现象。 产生原因:1、 环境原因:A、环境因素、空气、水等。B、阳光直射,漆膜老化分解。2、 底材原因:A、底材上有酸性物或碱性物未清理干净。B、底材是漂白处理过的,表面残留的过氧化物等,易使油漆变黄。3、产品原因:A、使用非耐黄变油漆。B、白漆上罩普通清漆。       解决办法:1、 环境原因:A、对漆膜应勤保养,经常打蜡保护。B、昼不要直接日照,黄变乃是自然现象,选用耐黄变油漆可减低黄变现象。2、 底材原因:A、对底材进行适当处理。B、对底材进行适当处理。3、产品原因:A、慎选油漆,对浅色木材请选用耐黄变的油漆。B、避免在白漆上罩普通清漆。四、 咬底:咬底:上层漆膜施工时,油漆中溶剂对底层产生严重的溶胀而起皱的现象。产生原因:1、施工原因:A、底层没干透就施工下一道。B、固化剂加量较少,没有实干。C、底层过厚没有干透。D、底漆与面漆不配套,如硝基漆上涂PU面漆。E、硝基腻子刮涂过厚后上涂PU漆。F、稀释剂溶解力太中或挥发太慢。2、产品原因:A、面层稀释剂溶解力太强。B、底层选用不易挥发的稀料,而导致底层不干。解决办法:1、施工原因:A、底层完全干燥后才施工下一道。B、按配比施工。C、一次性干膜不能超过30um。D、使用配套的底、面漆(禁止NC硝基底、PU聚酯漆面)。E、严禁该工艺。F、选择合格的涂料。2、产品原因:A、选择合适的稀释剂。B、选择合适的稀释剂。五、附着力不良:附着力不良:漆膜附着力不良,经少许外力或甚至未经外力,即呈现涂膜脱落现象。 产生原因:1、 底材原因:A、木材中含水率太高。B、木材封闭效果不够好,空气湿度大,吸湿太多。C、底材过于疏松。D、底材表面不沾,附着油、水、灰尘、腊、手汗、清洁液等。E、底材与涂层之间过于光滑,涂层附着不牢。2、施工原因:A、下层与上层使用不同种类的油漆。B、未经打磨或打磨不彻底就施工上涂。C、底擦色粉料或残留太多或修色粘度太低涂层过薄。3、产品原因:A、油漆性质不良,容易收缩,油漆搅拌不均,使用不良稀释剂。B、使用过期的油漆或固化剂。解决办法:1、 底材原因:A、木材进行干燥处理,木材含水率与当地平均含水率相当。B、对木材进行有效封闭处理。C、对木材进行有效封闭处理。D、被施工底材应不要污染,被施工底材表面保持干爽洁净。E、施工前将被施工底层打磨干净,使其增加粗糙度,增加附着力。2、施工原因:A、正确了不同种类油漆的搭配,慎重选择、判别。B、彻底打磨底层并处理干净。C、控制底擦色的粉料残留,调整好施工粘度。3、产品原因:A、慎选油漆,并在施工前充分搅拌。B、使用前检查油漆的生产日期是否过期。六、 跑油:跑油:在涂膜表面上出现局部收缩,斑斑点点露出底层呈圆型凹陷不能流平的现象。产生原因:1、 环境原因:环境被严重污染。2、 底材原因:底材表面有油、蜡、皂类、酸、碱等。3、施工原因:A、空气压力太大,喷枪与工件距离太近。B、涂料的粘度过高或过低。4、产品原因:涂料或稀释剂中混入不相容的油分等。解决办法:1、 环境原因:切断污染源。2、 底材原因:被施工底材表面保持干爽洁净。3、施工原因:A、调整空气压力,以及喷枪与工件之间的距离。B、调配好涂料的粘度。4、产品原因:处理好油水分离器。七、 起粒:起粒:漆膜干燥后,其整个局部表面分布着不规则形状的凸起颗粒。产生原因:1、 环境原因:A、作业环境粉尘太多。B、排尘不好,气雾污染。C、作业环境温度高干燥过快或温度过低干燥太慢。2、施工原因:A、使用不配套稀释剂,固化剂加入过多或搅拌不均。B、涂料未经过过滤即使用。C、涂料不规范,气压过大,喷嘴太小,距离太远。D、配好的油漆放置时间过长。3、产品原因:A、油漆储存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时间太长,导致油漆中哑粉返粗。B、使用过期的油漆或固化剂。解决办法:1、 环境原因:A、保持环境清洁。B、改善排尘系统。C、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使用。2、施工原因:A、配套使用,按要求配比,充分搅拌均匀。B、面漆应过200目过滤网后使用。C、调整好喷涂雾化效果。D、在活化期内使用完油漆(一般< 4小时)。3、产品原因:A、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储存。B、使用前检查油漆的生产日期是否过期。八、 光泽不均匀:光泽不均匀:涂面的光泽不均匀。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温度低,湿度大,造成涂料慢干。2、底材原因:A、被施工底层多孔粗糙,或漆膜不足而产生失陷,或附有油、水等污染物。B、底材封闭不良。3、施工原因:A、喷枪被堵或受损,出油出气不均。B、走枪、喷幅重叠不均。C、涂料搅拌不均匀。D、涂料调配后超过活化期。4、产品原因:稀释剂的品质不良,或稀释剂的沸点低,干速过快。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要有良好的温、湿度施工环境。2、底材原因:A、被施工底材打磨平坦细腻,并清除底层表面污染物。B、对底材进行有效封闭。3、施工原因:A、调整及检查喷枪,清洗喷枪,平时作好保养。B、提高技术,正确操作。C、涂料使用前搅拌均匀。D、涂料调配后在活化期内使用。4、产品原因:按照环境温度选择冬用与夏用的稀释剂。九、 刷痕:刷痕:漆膜干燥后出现刷子刷过的痕迹。 产生原因:1、施工原因:A、刷子毛太粗或太硬。B、施工技术不熟练,操作不当。 2、产品原因:A、油漆太稠,流平性差。B、稀释剂溶解力差,油漆未完全溶解开,使漆刷不开。解决办法:1、施工原因:A、选择软硬适度的漆刷,用完立即洗干净不使其发硬。B、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 2、产品原因:A、适量加入慢干溶剂以改善流平性。B、使用配套的稀释剂稀释油漆。十、 针孔:针孔:漆膜出现如针状大小的孔状态,类似皮革毛孔,孔径约100微米。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或相对湿度过高。2、底材原因:A、底材表面起毛,填充困难。B、木材含水率过高。C、被涂物表面有水分。D、涂料与被涂物之温度差异过大。3、施工原因:A、涂层与涂层之间干燥不完全,就施工下一道。B、一次厚涂,表面干燥底层溶剂仍继续挥发而凸起。4、产品原因:A、不按施工配比,添加过量固化剂,或错用固化剂。B、使用过期固化剂。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改善施工环境,控制温度,湿度在适当的条件或适量添加慢干水。2、底材原因:A、底材打磨要达到要求。B、木材要干燥到一定的含水率(一般在8-15%之间)。C、被涂物表面处理干净后施工。D、涂料与被涂物的温度保持一致。3、施工原因:A、多次施工时,底层完全干燥后才能施工下一道。B、避免一次性过厚施工,及调整适当的施工粘度,底层与表面干燥一致。4、产品原因:按指定的调漆比例正确调漆,并且充分搅拌均匀。十一、 气泡:气泡:漆膜干燥过程中,滞留于漆膜的气泡强行突破漆膜逸出时留下的泡孔,未破面使漆膜隆起的称之气泡。 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或相对湿度过高。2、底材原因:A、底材表面木眼深,填充困难,施工时产生气泡。B、底材表面有油分、灰尘、汗水等。C、木材含水率过高。   3、施工原因:A、使用过高粘度的涂料。B、刷涂用力过大。C、一次性厚涂。4、产品原因:A、添加过量的固化剂,或错用固化剂。B、稀释剂选用不合理,挥发太快。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改善施工环境,控制温度,湿度在适当的条件,或适量添加慢干水。2、底材原因:A、在施工前,对底材表面深木眼处作充分填充。B、被施工底材表面保持干爽洁净。C、木材要干燥到一定的含水率(一般在8-15%之间)。3、施工原因:A、适当调整适合的涂料粘度。B、刷涂时注意用力均匀。C、不宜过厚,一次干膜厚度不超过30um。4、产品原因:A、按规定调漆比例正确调漆,并且充分搅拌均匀。B、使用配套的产品,或添加适量的慢干水,调整挥发速度。十二、 砂纸痕:砂纸痕:底层及旧漆膜打磨的砂纸痕,因上涂油漆的溶剂渗透,在漆膜上显现现来的现象。产生原因:1、施工原因:A、底材打磨,逆木纹打磨而逆砂痕。B、使用过粗的砂纸打磨,或打磨方法错误。C、漆膜未干燥即加以打磨,尤其PU聚酯油漆施工,较明显。D、上层施工漆膜太薄,及粘度过低。2、产品原因:使用太慢干溶剂,致使漆膜无法在一定时间干燥。解决办法:1、施工原因:A、打磨时按木纹理方向顺木纹打磨。B、应选取最合适的砂纸型号进行打磨。C、等漆膜干燥后打磨,并除去灰尘漆粉。D、油漆粘度应适当调配,漆膜应足够覆盖砂痕。2、产品原因:使用在设定时间能使漆膜干燥打磨的稀释剂。十三、 流挂:流挂:因涂膜不均或一次性厚涂而引起的漆膜表面局部产生流动的现象,严重者似冰柱状,一般立面施工较易发生流挂。 产生原因:1、底材原因:被施工的底材表面过于光滑。  2、环境原因:湿度高、温度低,干燥速度迟缓的场合。3、施工原因:A、一次性厚涂,重涂时间太短。B、喷枪距离太近,喷枪移动速度太慢,喷涂角度重叠不当。C、喷枪口径太大,喷涂空气压力不均。D、加入过多的稀释剂,使涂料的粘度过低。4、产品原因:用过高的沸点的溶剂及稀释剂,因而干速过慢。解决办法:1、底材原因:应保证被施工的底材表面适当的粗糙度,各涂层之间应仔细打磨。 2、环境原因:室内温、湿度充分考虑。3、施工原因:A、避免一次厚涂,涂层厚度一次不能超过30um,应分两次或多次施工,处长干燥时间。B、喷涂距离为150-300mm,并控制适当的喷枪移动速度,调整好喷涂角度。C、选用适当口径的喷枪,一般为1.5-2mm,施工中保持稳定的空气压力。D、调整适当的粘度,立面施工粘度稍可以增加。4、产品原因:使用配套的稀释剂稀释油漆。十四、 不干、慢干:不干、慢干:涂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未干或干燥完全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空气湿度太大,温度太低。    2、底材原因:被涂物表面含有水分、油脂类等杂质。3、施工原因:A、固化剂加量不够,有剩余树脂未参加反应。B、慢干水过量(NC)。C、一次性厚涂。4、产品原因:A、涂料中混入水分、油分等。B、酸、碱性颜料,染料混合使用。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在正常的温、湿度条件下施工。2、底材原因:保持被涂面干爽洁净。3、施工原因:A、严格要求配比的准确性,避免随意加减油漆或固化剂。B、严格控制慢干水的加入量。C、控制施工厚度。4、产品原因:A、避免涂料中混入水分,油分。B、颜料,染料的选择要恰当。十五、 渗色:渗色:来自下层的有色物质,进入并透过上层漆膜,显现不同的颜色或变色。产生原因:1、施工原因:A、底层未干即涂面层涂料。B、有色硝基底上涂聚酯漆。2、产品原因:A、产品使用不配套,涂料这间的相容性不好。B、涂料中的有机颜料耐溶剂差,未封闭处理。解决办法:1、施工原因:A、低层充分干燥后再涂面层。B、严禁在硝基底上涂聚酯漆。2、产品原因:A、注意配套使用。B、最好选用无机颜料,或先进行封闭处理,再涂其表面层。十六、 露底:露底:涂于底面上的色漆,干燥后仍露出底面颜色的现象。产生原因:1、施工原因:A、涂料搅拌不均,颜料没有搅拌起来。B、涂料粘度低,涂层太薄。C、操作中产生漏涂。D、打磨过度,打穿漆膜。2、产品原因:A、涂料中树酯多,颜料含量少,遮盖力下降。B、底涂层颜色深,面涂层颜色浅。解决办法:1、施工原因:A、施工前搅拌均匀。B、调配涂料粘度,涂层厚度要适当。C、按顺序操作,避免漏涂。D、打磨时避免磨穿。2、产品原因:A、加大颜料量,加强遮盖力。B、底层,面层涂料颜色不宜相差太大。十七、 桔皮:桔皮:涂膜表面不平滑,如桔子、柚子的果皮,呈现凹凸的状态。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温度太高,作业环境有风,且风速过大。2、底材原因:被涂物表面不平整,影响涂料流平性。3、施工原因:A、喷涂距离太远,空气压力不足,涂料雾化不好。B、喷枪口径小,涂料粘度高。C、空气压力过大,喷涂距离太近。D、底面漆不配套,固化剂加入过多。E、喷涂量不够。4、产品原因:稀释剂挥发快。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不宜在高温、风速过大的环境中施工。2、底材原因:保证被涂物表面平整。3、施工原因:A、调整好喷涂距离,空气压力及雾化效果适宜。B、选择合适口径的喷枪,调配好涂料粘度。C、调整好喷涂距离,空气压力。D、选择配套底面漆,正确配比。E、控制喷涂量。4、产品原因:合理选用稀释剂。十八、 失光:失光:漆膜成雾状,不能达到预期的光泽。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A、现场环境湿度大,大于85%,涂层极易发白失光。B、现场温度太低,干燥太慢,水聚在表面造成失光。2、底材原因:A、被涂物表面潮湿或有酸、碱、盐等物质。B、被涂物表面过于粗糙,对涂料吸收量大,涂层太薄。3、施工原因:A、空压机中的水分清除不净,混入涂层中。B、施工粘度太低,涂膜太薄。C、配错固化剂或固化剂加入太少。D、涂料过了活化期还继续施工。E、喷涂压力过大,采用干喷。4、产品原因:A、稀释剂挥发快。B、涂料和稀释剂中混有水分。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A、湿度过高停止施工。B、施工环境温度一般在10。C。2、底材原因:A、处理好被涂物表面的杂质。B、注意打磨砂纸的粗细,保证涂物表面平整。3、施工原因:A、清除空压机气体中的水分,保养油水分离器。B、调整施工粘度,涂膜厚度要适当。C、严格、准确按配比施工。D、保证在活化期内施工。E、用正确的方法喷涂。4、产品原因:A、合理选用稀释剂。B、妥善保管好涂料,防止混入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