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孔深度是桩长得多少(引孔成桩)
本文目录一览:
1、桩孔深度2、静压桩引孔深度和实际桩长3、预制管桩在需要引孔施工,引孔深度与桩长相等,按照什么计算?4、桩基引孔尺寸规范要求5、孔桩施工工艺介绍?6、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应注意问题?桩孔深度
1、人工挖孔必须在保证施工安全前提下选用。挖孔桩截面一般为圆形,也有方形桩。孔径1200~2000mm,最大可达3500mm。挖孔深度不宜超过25m。
2、桩孔深度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0的规定,不宜超过40米,人工挖孔桩深度一般在6-20米左右。
3、人工挖孔桩孔深不宜大于40m。浇注桩身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当高度超过30m时,应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40m,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
静压桩引孔深度和实际桩长
计算压桩的工程量时,理解为桩长能够达到设计标高,即桩锤能直接锤击到桩头,从而把桩打至设计标高。例如桩长11m,要求打入设计标高-10m,桩长比设计深度长了1m,就可以直接打桩至设计深度。
不一个意思,某工程,打入12m的桩,但上面4m是回填及杂填土,实际有效桩长8m。这时“桩的入土深度”12+4=16m。
钻孔深度为原地面至孔底的实际长度。有效桩长为设计桩顶标高至桩底的高度。一般设计人员给一个范围值,因为场区各土层不会很均匀,尤其是持力层的埋深不会是一样的,设计一般对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有明确要求。
实际桩长=设计桩长,这个是严格控制的 施工桩长=设计桩长+500~800,这500~800是为了保证桩质量的超灌高度,最后都要打掉。
对预钻孔沉桩,预钻孔孔径可比桩径(或方桩对角线)小50~100mm,深度可根据桩距和土的密实度、渗透性确定,宜为桩长的1/3~1/2;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桩架宜具备钻孔锤击双重性能。
桩长(pile length)指的是桩(通常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从地面或者基础底部到其顶部的长度。桩长是指桩的实际长度,它通常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孔深(borehole depth)是指通过地面或者基础底部钻探或挖掘的孔洞的深度。
预制管桩在需要引孔施工,引孔深度与桩长相等,按照什么计算?
1、对预钻孔沉桩,预钻孔孔径可比桩径(或方桩对角线)小50~100mm,深度可根据桩距和土的密实度、渗透性确定,宜为桩长的1/3~1/2;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桩架宜具备钻孔锤击双重性能。
2、一维振动桩计算公式:有效桩长L=LO+2H其中,L为振动桩的有效桩长,LO为桩身埋入地面的长度,H为振动桩对地面的嵌入深度。
3、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0.1 预制混泥土桩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桩长(包括桩头)计算。
4、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体积,按设计桩长(包括桩尖、不扣除桩尖虚体积)乘以桩截面面积计算。接桩:电焊接桩按设计接头,以个计算;硫磺胶泥接桩按桩断面以平方米计算。
5、施工桩长=设计桩长+500~800,这500~800是为了保证桩质量的超灌高度,最后都要打掉。
桩基引孔尺寸规范要求
1、静压桩引孔孔径没有具体的规定,一般小于桩径10-15cm就可以了。
2、桩径00m及以上,制作尺寸和钢筋设置需满足要求。探笼外径1m和0.96m各一个制作数量。
3、这个。什么叫引桩?我没听讲过。是说的引孔么?没什么要求。。
4、可采用扩底;根据承载力要求及扩底端侧面和桩端持力层土性特征以及扩底施工方法确定,桩基扩大头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桩基扩大头尺寸为1米,但扩大头直径不应小于设计直径的2倍。
孔桩施工工艺介绍?
(5)当第一节护壁砼拆模后,即把轴线位置标定在护壁上,并用水准仪把相对水平标高画记在第一圈护壁内,作为控制桩孔位置和垂直度及确定桩的深度和桩顶标高的依据。
钻孔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桩位放样,整理平整场地,布设施工便道,设置供电及供水系统,制作和埋设护筒,制作钻孔架,泥浆的制备和准备钻孔机具等。§1-1 场地整理施工前,施工场地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护筒制作与埋设、 护筒有固定桩位,保护孔口,隔离地面水和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以维护孔壁不致坍塌等作用,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不可少的设备。护筒的内径比钻孔桩设计直径较大。
冲击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在碎石类土、岩层中宜用十字型钻头,在黏性土、砂砾类土层中宜用管型钻具;卷扬机的起重能力应满足钻头、钢丝绳和吊具重量以及泥浆吸附作用的要求。
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工艺的差异直接影响施工细节,每个环节的处理都非常关键,影响后期质量。中达咨询就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和大家介绍一下。
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预应力管桩焊接质量和接头连接问题 接桩焊接时,施工单位采用非专业焊接人员施工,施工技术欠佳,质量管理意识薄弱是 影响施工焊接质量的主要原因。
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施工方案必须具有针对性,措施具体,施工流程清楚,顺序合理。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包括原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制度;施工过程的检验;施工结束后的抽样检测。
由于勘察手段不合理或取样间距过大,对持力层的起伏未查清,因此虽然设计要求采取双控,但施工单位很难把握,往往控制设计深度到了,而锤击贯入度或油压值达不到;或锤击贯入度或油压值达到了,而设计深度不到。